康宇服務 > Environment 環境 > 淨零碳排或碳中和

淨零碳排&碳中和 Net Zero & ISO 14068-1

依據行政院環境部公布的「碳中和實施與宣告指引」和英國標準協 會 BSI 所制定的「碳中和」(ISO14068-1),完成碳中和需先完成碳盤查 ⮕ 碳減量 ⮕ 碳抵換三個程序,並通過第三方驗證,才能宣稱完成碳中和。 


我們透過自然碳匯、綠電或碳權交易協助客戶完成碳抵換的部分, 進而實現碳中和目標,協助客戶找出最適合他們需求的碳匯或碳權來源。

自然碳匯

自然碳匯是以保存、管理或再造自然生態來吸儲二氧化碳等溫室氣 體。大自然靠著生態系中原有的運作方式,就能吸收二氧化碳,但 過度開發破壞了生態系統原有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因此自然碳匯 的方法多以生態保護、生態復育、改善土地管理等方式完成。

森林碳匯(綠碳)

主要方式有增加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經營 管理及提高國產材使用,目前國內可適用 5 項造林或再造林減量方法。

土壤碳匯(黃碳)

量測土壤有機質轉成碳匯,取得方式包含 增加碳匯量(增加生物堆肥、草生栽培等方式)、減排(減少或不 整地)以及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

海洋碳匯(藍碳)

以紅樹林復育、海草床復育、鹽沼植物、 新增溼地等方法增加碳吸收。

綠電

台灣電力的發電源主要還是以煤炭跟天然氣為媒介的火力發電 為主,綠電則有太陽能、風力發電,因此透過購買或自發自用再生 能源發電,可以達到減少使用火力發電的目的。

碳權交易

所謂「碳權」,就是指「排放碳的權利」。通常以相當於一公噸 CO₂ 的排放量為計算單位,企業可透過取得碳權,以符合政府的碳管制 規範或因應國際供應鏈與倡議的碳中和要求。 


國內也在 2023 年成立了碳權交易所,為了讓有需求的國內企業能 有一個公開透明的平台交易,整合碳權及金流,建立低碳產業鏈。 其有三大營運項目:碳諮詢、國外碳權買賣、國內碳權交易。

碳權交易怎麼做?

目前環境部明定三種碳權交易方式: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

• 買賣雙方需要注意: 

買方取得的碳權只能自用、註銷,或轉到自己的碳權來源國外帳 戶,不得轉售。 

賣方主要分為「自願減量專案」和「增量抵換額度交易」兩種。


• 自願減量專案 

自願減量專案分為林業及非林業型,並以年限區分為展延型和固定型 

自願減量專案碳權取得流程如下: 

向台灣環境部申請自願減量專案 ⮕ 遞交自願減量的計畫書並取得機構確證 ⮕ 執行 ⮕ 機構查證及檢驗執行成果 ⮕ 取得碳權 


• 增量抵換額度交易 

增量抵換額度交易是透過汰換老舊設備或使用沼氣或生物質燃 料等所取得之抵換額度,集結後可用於所規定之事業新設或變更排放源達一定規模之環評案需求。 

未來增量抵換額度交易將轉移至台灣碳權交易所。

碳中和執行流程

碳盤查

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化,包含範疇 1、2、3 之排放, 且實質性門檻小於 1%,並依據量化結果制訂出碳管理計畫。

執行減碳

承諾達到碳中和後,透過減量計畫減少組織、產品或服務相關的碳排放量。

碳抵換

減量期結束後,剩餘無法依靠減量消除的碳排,藉由購買驗證過之碳額度做抵換。

文件化與確證

將執行作業的結果文件化且通過查驗後,透過QES(符合性聲明)以宣告達到碳中和。